提升爆發力的三個替代動作:打造運動表現的新選擇

提升爆發力的三大替代動作:打造運動表現的新選擇

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5 年 3 月 12 日

爆發力是運動場上制勝的關鍵,無論是短跑、跳遠還是競技運動,良好的爆發力能夠讓運動員在關鍵時刻脫穎而出。雖然舉重是一種提升爆發力的經典訓練方式,但它可能不適合所有人,特別是有曾受過傷或年長者等。本文將深入介紹三種高效的替代訓練方法,幫助你突破運動表現的瓶頸,找到適合自身的爆發力提升方案!

誰不適合舉重動作?

1.年長者

年長者由於骨質密度降低和關節活動度不足,常對舉重動作的姿勢有局限。若未經專業教練指導,容易因為姿勢不正確而傷害肌肉或關節。建議年長者人先增加骨質密度與活動度,再考慮與專業教練溝通,適度添加舉重動作。

2.棒球、網球和游泳運動員

這類運動員通常需要精確控制背部與肩膀的動作。因此,像抓舉這類需要過頭的動作,可能對肩膀旋轉肌群造成過度負荷,增加受傷的風險。訓練時應根據個人需求,選擇合適的舉重動作與重量,確保既能達到訓練效果,又能降低受傷可能性。

3.背部和腰部受過傷的人

背部和腰部是舉重運動中的重要支撐點。如果您有背部或腰部的傷病史,容易因姿勢不正確而引發或加重病情。在此情況下,應以輕量訓練為主,並重點學習正確姿勢,這是不可或缺的初始步驟。

為什麼需要替代爆發力訓練?

  • 關節壓力問題

對於那些有手腕、肩膀或背部急性或慢性問題的運動員,舉重動作可能加劇傷勢風險。例如棒球投手,由於肩膀、手肘和手腕的高壓性使用,可能不適合進行高強度負荷訓練。

  • 學習難度較高

舉重動作技術要求高,需要時間投入與專業指導,這對於訓練時間有限的運動員而言可能不切實際。

  • 替代訓練更靈活

某些簡單且低技術要求的動作,能讓運動員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,同時有效提升爆發力。

三大提升爆發力的替代動作

一、壺鈴擺盪 – Kettlebell Swing

操作步驟:

  1. 身體挺立站直,距離壺鈴後方約90公分處。往下進行髖關節鉸鏈,膝蓋彎曲且髖部向後推,肩膀位於髖部上方且稍微傾斜。
  2. 手臂完全向前伸展,雙手握住壺鈴,將壺鈴往後帶至髖部下方,同時保持脊椎中立。
  3. 用力伸展髖部,膝蓋伸直且肩膀前屈,帶動壺鈴方向反轉向前。
  4. 手臂到達胸部高度且與地面平行時停止動作。反轉動作,重複上述步驟,按照課表安排的次數完成,最後將壺鈴安全放置到前方地面。

參與肌肉:
主要:臀大肌、臀中肌、膕旁肌、豎脊肌。次要:菱形肌、中斜方肌、三角肌。

重點功能:
發展髖關節伸展的爆發力,對於需要快速轉換髖部姿勢的運動非常有用,例如棒球、網球和高爾夫等運動。

二、啞鈴抓舉 – Dumbbell Snatch

操作步驟:

  1. 以運動員姿勢站立,雙腳與肩同寬且膝蓋微彎。單手握住啞鈴,置於身體前方兩膝之間,手掌朝向身體。
  2. 保持啞鈴貼近身體,向上跳躍並聳肩,用力將啞鈴推至過頭位置。
  3. 結束姿勢為手腕與手肘伸直,將啞鈴固定於過頭,下半身呈四分之一蹲姿。

參與肌肉:
主要:臀中肌、臀大肌、豎脊肌、腓腸肌、比目魚肌、三角肌、上斜方肌、棘下肌、棘上肌、背闊肌。次要:肱三頭肌、膕旁肌。

重點功能:
這是發展全身爆發力的極佳工具,特別適合年輕運動員或訓練時間較短的運動員。它能將力量傳遞至上背與肩膀,同時增強肩帶肌群的動態穩定性。

三、推雪橇 – Sled March

操作步驟:

  1. 為雪橇加載負重,其重量應足以讓您連續穩定地推動,且不會感到不適。雙手握住握把,手臂伸直,身體呈45度角斜靠在雪橇上。
  2. 向前行走推動雪橇,一腳膝蓋抬高,另一腳穩定踩在重心後方地面。保持腳踝足背屈並以連續節奏完成課表安排的距離。

參與肌肉:
主要:臀大肌、臀中肌、股直肌、股內側肌、股外側肌、膕旁肌、腓腸肌、比目魚肌。次要:內收大肌、屈足拇短肌、屈趾短肌、阿基里斯腱。

重點功能:
發展衝刺時的動態爆發力,特別著重於髖部伸展的爆發力以及小腿與足底肌群的協調能力,能有效提高競技場上的衝刺表現。

無論是因為傷病史、運動需求,還是時間限制,舉重動作並非提升爆發力的唯一選擇。壺鈴擺盪、啞鈴抓舉和推雪橇這三個替代訓練動作,不僅能有效提高運動表現,也能減少傷害風險。運動員與教練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與需求,靈活運用這些替代方案,實現最佳訓練效果。

#運動表現 #爆發力 #爆發力替代動作 #壺鈴擺盪 #啞鈴抓舉 #推雪橇 #功能性訓練 #kbswing #dbsnatch #sledmarch #functionaltraining

FTPA功能性訓練實務應用
Beck

作者:Beck

功能性訓練/矯正運動

相關課程:《FTPA功能性訓練實務應用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